闪耀新格局|百年吉祥大戏院减龄
在王府井金街,有一座百年老戏院,如今化身为“空中戏院”,涅槃重生。不仅《龙凤呈祥》《牡丹亭》等经典戏曲作品在这里上演着,古香古色的传统藻井彩绘,与前厅尽收故宫、景山、北海白塔的落地窗,展现着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这里,就是吉祥大戏院。
历经28年重建,吉祥大戏院现已迎来重开大门一周年。一年来,百余场演出以及数十场活动接连举办,在收获老戏迷的同时,年轻观众也占比可达半壁江山,证明了这座百年老戏院的新生,而这只是吉祥大戏院新阶段的起点。
一年百余场演出
步入吉祥大戏院,一袭白色轻纱率先映入眼帘,背后隐约浮现出京剧艺术家梅兰芳此前扮演的四个经典角色,似乎在诉说着京剧大师与吉祥大戏院的渊源,以及这座戏院的百年历史。
原名为“吉祥园”的吉祥大戏院,始建于1906年,是北京百年老字号戏院之一,也是老北京城内第一家戏院,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京剧名家常在此登台,上演一场又一场戏曲盛宴。
但在1993年,“咿——呀——”的经典唱腔在吉祥大戏院消失了。为配合王府井地区整体开发,当时的吉祥戏院被拆除。这也引起众多京剧大师、业界人士及戏迷的惋惜,并纷纷呼吁重建戏院。最终,历经28年重建之路,2021年7月,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由北京京剧院与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运营的吉祥大戏院在王府井银泰in88大厦重新开门迎客。
“重新开业的吉祥大戏院由市属院团北京京剧院与市属国有文化企业北京市演出公司联合运营,从恢复设立之初就创新探索‘场制合一、场团合一’相结合的运营方式。”据吉祥大戏院总经理段思明透露,“场团合一”是国际通行的剧场运营方式,作为吉祥大戏院的控股股东,北京京剧院在此长期演出,同时北方昆曲剧院也与戏院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北京市属京昆两大院团的驻场为戏院的文化内容供给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吉祥大戏院也不单单是一个提供演出的场所,依托北京京剧院、北京市演出公司的演出资源和制作经验,未来戏院也会自己制作原创剧目。
在开业的一年间,吉祥大戏院虽仍不可避免地受到疫情的影响,中间累计有4个月暂时停业,但重开一年间,依然实现110余场演出在此上演,包括《红鬃烈马》《龙凤呈祥》《四郎探母》等经典京剧,《牡丹亭》《西厢记》等戏迷喜爱的昆曲,河北梆子《金玲记》《牙痕记》《王春娥》等其他戏曲作品,都在舞台上一展风采。
基于经典戏曲演出,吉祥大戏院由此打造特色演出品牌,包括“国粹吉祥”京剧系列、“吉祥雅韵”昆曲系列、“吉祥绽放”地方戏系列、“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系列”“舞韵吉祥国风舞蹈演出季”等已初具规模。
而在演出之外,吉祥大戏院也围绕着戏曲及传统文化举办多种文化体验活动,如“吉祥雅韵”昆曲文化展(服饰展)、“梅韵兰质永留芳”梅派艺术展(画展),为青少年戏曲普及提供舞台的“吉祥艺术课堂”等,累计达到30余场,从而达成文化普及与商业开发的创新与融合。
年轻观众占比近半
吉祥大戏院凭借着百年的历史,重张以来自然不缺少关注度,而面对北京市拥有的丰富演出资源,此时此刻,重新开门的吉祥大戏院究竟又该如何脱颖而出以吸引观众实地观演与驻足?对此,吉祥大戏院不仅在演出剧目上下功夫,提升观演体验感也是重点布局领域。
“整个戏院的打造都结合观众需求与最新技术,以达成更好的观演效果。”段思明表示,以演出厅的座位为例,尽管整个大厅空间相对有限,使得座椅数量受到限制,但为了能够提升舒适感,戏院在设计之初仍旧选择牺牲一部分空间,让座位间隔有着更为宽松的空间,从而让观众能有更舒服的观演体验。同时,戏院的空间整体为长方形,虽然是中小型剧场的空间规模,但舞台的宽度达到了中大型剧场的宽度,舞台宽度几乎与座椅宽度持平,而不是传统大剧场的扇形空间,从而为每一列的观众提供最好的观演视角。观众离舞台很近,即使最后一排的观众视角也相当于大剧院中VIP坐席的视角。
值得注意的是,演出厅的墙壁同样也藏着“技术秘密”。远看,墙壁似乎并无特殊之处,但走近便会发现,上面整齐排列着一个又一个小孔洞。正是这些小孔洞的出现,能够进一步吸收演出厅的杂音,甚至人们在空旷的演出厅内说话都不会产生回音,也为恢复戏曲演出的原声演唱打下了技术基础,由此达到更为完善的声场效果。
独特的空间设计以及国际一流的声光设备,令吉祥大戏院能够带来厅堂般的视听体验。但戏曲演出普遍仍会面临一个共同的挑战,那就是与话剧等其他演出相比,因本身专业门槛以及演出风格的特征,在吸引年轻观众上往往更具难度。对此,吉祥大戏院也有所应对。
段思明表示,目前戏院除了在大麦等传统票务平台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信息,宣传剧目外,小红书、抖音、美团、大众点评等年轻人常常使用的平台也是戏院对外宣传的阵地,并有两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策划文案、拍摄视频、发布信息,让更多年轻人能够看到吉祥大戏院并来到这里。
在吉祥大戏院的抖音账号上,除了不同剧目的舞台表演视频外,还以“云游”的方式带领人们欣赏吉祥大戏院的台前幕后与设计特色。如刚刚过去的七夕,吉祥大戏院还将经典戏曲演出中的爱情片段剪辑,用国风古韵的独特方式与年轻人们共度七夕。
大学刚毕业的徐妍便是通过线上平台对吉祥大戏院产生了好奇。“也是一次不经意间刷到了吉祥大戏院的信息,对剧院古色古香的设计产生了兴趣,再加上此前也未曾看过戏曲演出,由此萌生了去体验一回的想法。”徐妍如是说。
据段思明透露,“戏院致力于扩展年轻观众,普及推广戏曲艺术。目前吉祥大戏院正逐渐抓住年轻观众的兴趣。通过对过去一年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所有观众和粉丝群中,30岁以下的年轻观众占比已经可以达到40%左右”。
历史底蕴不可比拟
在段思明看来,对于吉祥大戏院而言,过去一年虽是重张的第一年,但也可视为试运营的一年,“虽然受疫情影响全年仍实现超百场演出,但想要实现经营稳定发展,需要戏院进一步提高时间、空间的利用率”。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吉祥大戏院在新的一年里将在演出、活动、培训、衍生这四方面业务上强化布局。尤其是演出层面,不只是继续引入经典及高口碑剧目登台上演,持续打造品牌演出季,还将在驻场演出上发力,未来围绕戏院的特点定制原创剧目。
“实际上,在戏院重张之初,便已考虑布局驻场演出,目的是为了让戏院能够在工作日期间充分利用时间与空间,面向旅游人群,上演更多演出,而周末休息日则安排更多贴合当地观众需求的演出,由此提升全年演出数量。因为疫情原因,目前剧目还处于前期策划创作阶段。”段思明如是说。
剧评人蒋颖认为,北京市虽然演出众多,但在驻场演出上仍存在着缺口,且在王府井地区,商业资源丰富,缺少一个既具有代表性又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场景,若驻场演出能够在今后顺利推进,不仅能成为吉祥大戏院的新招牌,也能结合王府井的特殊环境进一步吸引人流。
而在演出之外,吉祥大戏院也在活动、培训、衍生上进行诸多谋划。以培训为例,吉祥大戏院自主策划了“吉祥艺术课堂”品牌进行戏曲艺术普及,每年计划举办30场以上的活动,还计划推出戏曲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而在衍生层面,吉祥大戏院则将会进一步提升空间利用率,计划在戏院内布局特色书苑、下午茶、衍生品等,为观众提供更多服务与体验。
演出行业分析师黎新宇认为,吉祥大戏院本身具有很强的历史底蕴,这是一般戏院不可比拟的,同时该戏院已与多家院团合作由此在剧目演出上实现保障。按照当下吉祥大戏院的规划,该戏院已不仅仅只是一个戏院,更多的是一个复合型的文化空间,这在吸引戏曲固有观众的同时,也能由此带动更多人的好奇与探索的欲望,以突破局限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
对话 吉祥大戏院总经理段思明:
始于舞台但不止于舞台
Q:吉祥大戏院今后计划如何在演出业务上强化布局?
A:演出层面会引进更多优质的剧目,不只是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的经典作品会持续在吉祥大戏院上演,同时还会与更多院团进行合作,引进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新编戏和青春版的戏曲演出,降低欣赏门槛,让更多年轻人先走近戏曲,慢慢对戏曲产生兴趣,最终转化为戏曲的忠实观众。除了演出外,戏院也会在制作层面发力,打造驻场演出便是未来1-2年主要布局的领域,通过驻场演出覆盖旅游客群,为王府井文旅融合注入优质文化内容,同时也能有效提升戏院演出场次。
Q:吉祥大戏院是如何考虑培训这方面业务的?
A:戏曲的普及需要培育,这也是吉祥大戏院重张以来想要实现的任务之一。戏院后续将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推出自有品牌“吉祥艺术课堂”,通过讲、学、演、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将戏曲演出与戏曲文化普及、艺术教育融合,推出体验培训内容,同时探索线上直播,以及在寒暑假期间推出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来铺开培训方面的业务。通过戏曲教育及普及活动,向青年朋友和孩子们传承传播戏曲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也能够为戏院拓宽更大的市场与受众空间。
Q:您如何看待吉祥大戏院打造为复合型文化空间所带来的优势?
A:吉祥大戏院身处于王府井核心商圈,它不像传统剧场是一座独立建筑,而是在百货商厦内的一座空中剧院,它结合了商场和剧场的空间特点,因此我们并不把它定位为一个仅提供演出的场所,而是一个文商旅融合的,以演出为主,同时能够满足多元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空间,这也符合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的定位。今后吉祥大戏院的一层及二层大厅将布局戏曲、文艺为主题的特色书苑,开展戏曲文化普及活动,同时提供戏曲主题的咖啡、下午茶、简餐等餐饮服务,售卖主题文创衍生品。
剧场内除了演出也会播放戏剧类电影,举办各类文化、商业活动,面向旅游客群、戏曲爱好者、城市文艺青年等提供一站式文化消费体验。吉祥大戏院将以其百年文化积淀,秉持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为王府井街区注入优质文化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