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吉祥大戏院 > 京剧戏曲知识 > |
|
|
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 |
|
|
时间:2025.04.06 作者:网站管理员 点击:85次 |
|
|
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Plum Performance Award)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每两年一评,旨在表彰在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该奖始创于1983年,原称梅花奖,自第14届起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自第11届起增设二度梅并评出首度获得者茅威涛、刘芸。自第17届起增评民间职业剧团的演员,自第19届起增设梅花大奖并评出了第一位获得者尚长荣,这些获奖演员活跃在中国各地,成为戏剧战线上的主力军,为该剧种的继承与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活动于2023年5月8日至23日在广州、香港和澳门三地举行 。 2023年5月21日,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名单公布,共有15位梅花奖得主。 2025年3月25日,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召开。 梅花表演奖 梅花表演奖英文叫法:Plum Performance Award,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始创于1983年,最初每年一评,自第14届起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自第11届起增设二度梅并评出首度获得者茅威涛、刘芸,自第17届起增评民间职业剧团的演员。 剧种 自第19届起增设梅花大奖并评出了第一位获得者尚长荣,共评出涵盖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47个剧种、29个省市自治区(除青海、海南、新疆以外)和香港、台湾剧种的获奖演员454人,这些获奖演员活跃在中国各地,成为戏剧战线上的主力军,为该剧种的继承与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的设立旨在表彰在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 梅花奖由来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原名为梅花奖,全称是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始创于1983年,2007年更名为“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是“中国戏剧奖”的子奖项之一,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是中国戏剧界优秀中青年演员的最高奖项。1983年,经历了10年浩劫的中国戏剧舞台萧条沉寂,演员青黄不接。为了使戏剧表演艺术重新焕发青春,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报》(即《中国戏剧》前身)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设立了中国第一个以表彰和奖励优秀戏剧表演人才、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戏剧事业为宗旨的戏剧大奖——梅花奖。 发展 第25届梅花奖大赛启动该奖第一届名为“1983年首都戏剧舞台中青年优秀演员奖”,后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更名为“梅花奖”。首届梅花奖就推出了包括刘长瑜、李维康、李雪健等人在内的15朵“梅花”,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05 年,中国文艺性评奖进行了整改,梅花奖的评奖也有所调整,由原来的“每年一评”改为“两年一评”。从1984年举办第一届到2015年,该奖已经成功举办了27届。 2023年3月30日,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行发布会,介绍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演出活动日程安排。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共有17名演员进入终评,涵盖9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等戏剧艺术门类。 2023年4月,中国戏剧梅花奖首次在香港设立分会场,将于5月中旬连续两日分别举行竞演和演出。 2023年5月8日晚,“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广东省友谊剧院盛大开幕。 2023年5月19日,中国戏剧家协会公示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结果 。 2024年9月5日,湖北省戏剧家协会印发《关于申报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通知》。 2025年3月25日,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召开。 2025年5月8日至21日,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活动将在上海举办,涵盖11个戏曲剧种和话剧、舞剧等戏剧艺术门类的17位演员为观众奉献17场精彩纷呈的演出。 梅花奖社会影响 梅花奖地位 “中国戏剧梅花奖”已开展二十多年,在中国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培养优秀戏剧表演人才、繁荣戏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梅花奖已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戏剧奖,甚至被人誉为“中国戏剧的奥斯卡奖”。 经过二十余年的评选,梅花奖至少在三方面对戏曲表演产生了积极作用。 推出人才 梅花奖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戏曲演员,这些人已成为当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人物。梅花奖不仅激励着戏曲演员的奋斗精神,而且锻炼和提高了戏曲演员的表演水平。尤其是一度梅、二度梅和梅花大奖系列的设置,已成为戏曲演员不断攀登的阶梯。 推动了戏曲创作 梅花奖规定申报要有新剧目,因而推动了戏曲创作,一些剧目已成为当代经典,如京剧《曹操与杨修》、《华子良》、《膏药章》、《骆驼祥子》,川剧《死水微澜》、《金子》、《巴山秀才》,闽剧《贬官记》、梨园戏《董生与李氏》,昆剧《班昭》,越剧《陆游与唐婉》,蒲剧《土炕上的女人》,甬剧《典妻》等。这些剧目未必都为申梅而作,但量身定做的也不在少数。 建立标准 逶遥多年的评奖,梅花奖已大致建立了一种戏曲表演艺术评价体系,对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简单说,就是弘扬中国戏曲的美学精神,坚持中国戏曲的创作原则,把握中国戏曲的本质特点,尊重传统又鼓励创新,看重人品艺德也看重文化修养,重视技艺展示更重视人物塑造。这些标准虽未写在纸上,却写进了人们心里,成为戏曲表演艺术的信条。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