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吉祥大戏院 > 京剧戏曲知识 > |
|
|
末角是中国传统戏曲(如川剧、京剧等)的重要行当之一 |
|
|
时间:2025.04.13 作者:网站管理员 点击:79次 |
|
|
末角是中国传统戏曲(如川剧、京剧等)的重要行当之一 末角是中国传统戏曲(如川剧、京剧等)的重要行当之一,主要扮演中年或老年男性角色,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一、历史渊源与角色定位 起源与发展 末角最早可追溯至宋杂剧,明清时期成为独立行当,近代在部分剧种(如京剧)中逐渐并入生行,但在汉剧等剧种仍保留为主要行当。 职能演变 传统末角常承担“引戏”职能,即最先出场引导剧情(反“首”出场之意得名“末”)。在川剧中,末角被称为“生角”或“须生”,专指戴假须(“口条”)的男性角色。 二、表演特点与人物类型 表演风格 1、以念白清晰有力、动作沉稳老成为主,注重声音抑扬顿挫和表情细腻变化。 2、角色多端庄严肃、老成持重,如《李陵碑》的杨六郎、《文昭关》的皇甫讷等。 人物形象 1、多为正面人物,如忠臣、家院、文人雅士,性格耿直刚强或儒雅深沉。 2、在川剧中常表现为“言行有分量、赤胆忠心”的男性形象。 三、现代戏曲中的变迁 行当合并 多数剧种(如京剧)已将末角归入生行,仅作为次要角色出现;部分地方剧种仍保留独立末角行当。 文化价值 尽管戏份减少,末角仍承载着传统戏曲的深厚文化内涵,尤其在表现中年男性社会角色与伦理观念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总结:末角是戏曲史上承前启后的行当,其表演范式与角色定位反映了中国传统艺术对年龄、身份与社会责任的独特诠释。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