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吉祥大戏院 > 京剧戏曲知识 > |
|
|
京剧老生新汪派:是汪笑侬创立的京剧老生艺术流派。 |
|
|
时间:2025.04.19 作者:网站管理员 点击:53次 |
|
|
京剧老生新汪派:是汪笑侬创立的京剧老生艺术流派。 京剧老生新汪派:是汪笑侬创立的京剧老生艺术流派。汪笑侬师承广博,汲取汪桂芬、谭鑫培、孙菊仙、王九龄、刘鸿声,乃至汉、徽剧诸家之长,终自成一家,于清末民初蜚声南北。为区别于汪(桂芬)派,人称新汪派。 汪笑侬(1858~1918)中国京剧作家,表演艺术家。满族。北京人。1858年5月15日出生,本名德克金(亦作德克俊),字润田,号仰天;又名僢,字舜人,号孝侬,别署竹天农人。出身官宦家庭,自幼聪明,1879年(光绪五年)中举,但他无意追求功名。翌年,其父给他捐一河南太康知县,因性情刚直,被劾罢职。转而投身戏曲界。 汪笑侬的表演做功细致、逼真,唱功戏也得心应手,取汪桂芬、谭鑫培、孙菊仙之长,融会徽、汉二调,自成一派,在艺术形式上有所创新,世称汪派。且他是京派改良运动的先驱。 汪笑侬(学识渊博,擅长诗词。一生创作、改编、整理了京剧剧本多种,对剧本的文学性十分重视,要求情节合理,情文并茂,而又流畅上口。他创作、改编的戏曲剧本大多取材历史故事,借古喻今,隐刺时政。对清政府腐败,激于义愤,自编自演二十余出戏,来抨击社会,抒发情怀。他满怀爱国热忱,但寄希望于圣主、贤相。 京剧老生新汪派艺术特色 新汪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表演和编导新剧目两个方面。表演上他吸收了汪桂芬的雄浑,谭鑫培的清隽,孙菊仙的豪迈,又采用徽、汉剧的唱腔、韵味,结合自身嗓音条件,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唱腔。唱腔中西皮多于二黄,二六多于原板、摇板;收腔特点是顿住后猛然一放,当时人称“炸弹腔”,取得良好的舞台效果,令人耳目一新。其嗓音虽然略窄,但中气十足,属“云遮月”嗓子,越唱越亮,善唱超长的唱段,最长达一百二十余句。唱词不拘一格,喜唱垛句,最长句达四十余字。演唱、表演注重突出人物个性,声情并茂,由于他具备较深的文学修养,因而表演上有书卷气。为一般演员所不及。擅长编演新戏亦是汪派艺术一大特点。他善于借戏针砭时弊,从而引起观众共鸣。这类戏有《骂阎罗》、《瓜种兰因》、《黑籍冤魂》、《党人碑》、《桃花扇》等。 汪笑侬在京剧老生行当的表演方面具备很突出的造诣。他的唱功与道白,都有独到之处。在行腔上,以汪桂芬为宗,兼取孙菊仙、谭鑫培之长,形成了个人的流派。他的嗓音,于高亢中显现深沉,唱腔设计奔放流畅。象《哭祖庙》中的刘谌唱段,竟有一段多达一百多句唱词的,在京剧唱腔宝库中,也是特别具有魅力的。 汪笑侬总的演唱风格是突出个性,声情并茂。他的唱腔清越激昂,通俗而不庸俗,虽变化多端而不显生硬勉强,或自高昂处跌宕而下,或于低回处曲折而起,都能传情、动人。 京剧老生新汪派主要作品 汪派特有剧目大都为他自己创作、改编,有的系由其他剧种移植,《哭祖庙》《刀劈三关》《马前泼水》《党人碑》《受禅台》《博浪椎》《骂阎罗》《桃花扇》《骂王朗》《煤山恨》《分金记》等是他代表作。他演其他传统剧目也往往进行加工、改造,使之别开生面,新颖而有活力,如《柴桑口》《喜封侯》《八义图》《失街亭》《逍遥津》《镇潭州》《四郎探母》等。为纪念他诞辰100周年,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汪笑侬戏曲集》。 京剧老生新汪派艺术传人 汪笑侬的传人较多,以女演员恩晓峰成绩最好,金小楼、石月明、何玉蓉等学汪亦有似处。此外,唐韵笙及北京票友王泊生等亦能演唱汪派剧目。 京剧老生新汪派艺术成就 汪笑侬在京剧老生行当的表演方面,也具备很突出的造诣。他的唱功与道白,都有独到之处。在行腔上,以汪桂芬为宗,兼取孙菊仙、谭鑫培之长,形成了个人的流派。他的嗓音,于高亢中显现深沉,唱腔设计奔放流畅。象《哭祖庙》中的刘谌唱段,竟有一段多达一百多句唱词的,在京剧唱腔宝库中,也是特别具有魅力的。汪笑侬在艺术领域的创造性表现在多方面。他一生写出过十几个话剧剧本,其中较为有名的包括《不平鸣》《恨海》《千古恨》《人道贼》《新茶花》《采花奇案》《问天》等。可以说,在中国话剧事业奠基的过程中,汪笑侬也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
|
|
|
|
|
|
|